專欄

:::
用豎琴當鑰匙 解瑄撥動失智症老人封存記憶

用豎琴當鑰匙 解瑄撥動失智症老人封存記憶

  • Oct 05, 2019

用豎琴當鑰匙 解瑄撥動失智症老人封存記憶
世界上有兩件事很公平,一是每個人都會變老,二是每個人對於音樂都有自己的感受
2019/10/5
文:趙靜瑜/攝影:王騰毅/影音:賴麒元、陳薇雯
「我的人生中,充滿老人。」

國家交響樂團豎琴首席解瑄過去長髮披肩,皮膚白皙,五官清秀,很容易讓人聯想她是家境優渥的音樂小公主,實際上一點不然,解瑄父母親都是小學老師,工作繁忙,根本無暇顧到小孩,解瑄一度被送到鄉下外婆家,由三位老人外公、外婆、阿祖呵護她長大,也培養出她對老人的深厚情感。

解瑄說,後來長大去美國念書之時,寄宿家庭則有一個非常疼她的老太太,幾乎就是她美國的娘:回到台灣工作,結了婚生了小孩,她與先生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峯正一起跟公婆生活,「我的人生中幾乎都有老人。」

也因為這樣,解瑄對於老人有很熟悉的感覺,「我把我阿公阿嬤跟阿祖三個人送走,這幾年也送走了我的爸爸媽媽,這讓我對於『老』這件事情不那麼懼怕,也比較感興趣,正好樂團想要開始做音樂與失智症老人的社會服務,我立刻舉手。」

解瑄說,她的人生中充滿著老人,「這讓我對於『老』這件事情不那麼懼怕,也比較感興趣,正好樂團想要開始做音樂與失智症老人的社會服務,我立刻舉手。」

音樂與社會發生關係
外型優雅的豎琴可以傳遞天上聖樂、宗教之音;豎琴也可以是一把鑰匙,撥動失智症老人緊閉的心門,轉開封存的記憶。現在的解瑄已經成為樂團團員口中的「解媽媽」,用她手上的豎琴與失智症老人發生音樂新關係。

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郭玟岑表示,2018年,台灣正式轉為聯合國所定義的「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14%以上),推估 2026 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21%以上),如何優雅地老去,甚至優雅地面對如「失智症」等症狀?身為國家中央級的交響樂團,國家交響樂團又可以在這個議題上面做些甚麼?


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郭玟岑

不到40歲的郭玟岑有個老靈魂,她說世界上有兩件事很公平,一是每個人對於音樂都會有自己的感受,二是每個人都會變老

郭玟岑說,「樂團的核心價值在音樂專業,音樂內容,能夠積極貢獻的也是這一塊。」為了這個議題,郭玟岑與樂團開始台灣一些社福團體接觸,發現其實台灣的老年人居住形式大多是獨居或三代同堂,送老人家去另外的機構生活好像「很不孝」,「反觀國外,樂團很容易就可以去老人院、安養機構演出,但是台灣的老人家反而在家居多,比起來樂團不容易接觸到老人家,也就是說,在國外的運作方式不一定適合台灣。」

不到40歲的郭玟岑有個老靈魂,她說世界上有兩件事很公平,一是每個人對於音樂都會有自己的感受,二是每個人都會變老,「這個計畫不只是為了失智症老人,也是為了將來的我們」。換句話說,現在的計畫要能夠長遠,為5年後或是10年後的老人預做準備。

「老年人需要照護,但是還有一塊,照護老年人的照護者也需要被關懷,這是樂團在思考的切入點之一。」樂團先是舉行工作坊,積極學習如何與失智症老人互動,溝通。樂團邀請曼徹斯特室內樂團社區計劃總監露西.蓋迪斯(Lucy Geddes)與長笛首席阿米娜.康寧漢(Amina Cunningham)來台,透過演奏樂器節奏與旋律,讓失智症長者拿著樂器跟著做或是回應,達到互動與交流目的。解瑄正是第一批樂團種子音樂家。

至於參加完工作坊之後的感想,解瑄相當坦誠:「除了演奏,我們好像甚麼都不會。」

是的,要與老人或是失智症老人互動,除了專業之外,還需要一些互動的技巧,「我們都很會演奏,但在工作坊中,我們幾乎就是一張白紙。」比如說音樂家會想著,先安排幾首好聽的小品讓老人家可以聆聽這樣開場很棒吧,「這是大忌,因為這些長者會覺得他是被動來聽的,就不會願意主動參與。」

即使只有半小時快樂 也是一種安慰
解瑄說,在互動中也絕對禁止看譜,必須要觀察老人家的反應,「所以即興很重要,如何在複雜的過程中找到一個讓老人家可以加入的破口,這需要時間。」解瑄舉例,工作坊現場用了一些打擊樂,有一名老人原是安養院裡面出了名的安靜派,「但就在那一天,老人家突然第一次站起來開始敲鼓,敲得非常大聲宛如戰鼓,後來才知道原來老人過去是軍人。」

還有一位老太太一直很熱心地問解瑄:「妳來自哪個國家」、「我泡茶給大家喝好嗎」,說著說著就開始泡英國茶,熱情招呼大家,「其實她連她的家人都不記得了,但這些音樂突然就讓這些老人回到很開心的過去,也許一小時之後,甚至半小時,他們就不記得,但對他們或家屬來說,那個當下有安慰到他們,這就夠了。」

解瑄在樂團工作大概20年左右,算是中生代,「但無可諱言,我們這一代的專業技能正在逐漸退化當中,這是不爭的事實。」在英國曼徹斯特的觀念定義中,50歲以上就是老人,而50歲到65歲這個階段的人最需要照顧,這族群通常上有高堂下有小孩,年齡跟身體都開始有一些狀況,「只要把這群人照顧好,可以為整個社會節省許多成本。」

豎琴之音飄揚 宛如天使來過
解瑄說,還有一件事情也非常細膩,有一位來與失智症患者分享的女打擊樂家說,她每次來這家安養中心總會穿一樣的粉紅色外套,用一樣的香水,「這些失智症老人透過聞到香水的嗅覺或看見粉紅色外套的視覺,就會知道這時就是開心的時刻,可以活在當下,忘記病痛。」

解瑄說豎琴這個專業,在國外一直是音樂陪伴很重要的樂器,「我聽過一個真實案例,我的朋友也是豎琴家,常常去醫院演出,一次她在開刀房為醫生跟病患演出,她很確定病患已經全身麻醉,根本甚麼都聽不見,她就是演奏讓醫生開刀時有愉悅的琴音聆聽。」

結果病患於兩天後甦醒,對著醫護人員表示,隱隱約約聽到豎琴的樂音,雖然開刀的時間好漫長,但他覺得很安慰,彷彿天使來過。

「這個例子也給我很大的鼓勵。」解瑄說,豎琴有很多種尺寸,從大到得用滑輪推動,小的懷抱著就可以演奏的都有,「我自己的經驗是老人家看到豎琴都很想摸一下,彈一下,很容易發出聲音,對老人家來說比較沒有壓力。」

明年國家交響樂團歐洲巡演,解瑄也將造訪英國伯明罕,繼續上課,做樂團服務失智症老人的音樂家種子,解瑄也開始影響樂團一些音樂家加入,大家一起投入音樂撫癒的行列。

解瑄說,跟老人家相處最重要就是觀察,體貼,同理心,「因為人生很短,妳以為最親近的人,都很有可能在極短時間變得讓你完全不認識。觀察老人家的開心跟憂愁,讓他們得到快樂與安慰,這是很值得的一件事。」

 

【資料來源】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