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台中放送局 打破失智迷思巡迴展

台中放送局 打破失智迷思巡迴展

  • Nov 23, 2019

失智者超乎想像!失智創作展巡迴起跑 打破社會三大迷思
2019-11-23胡 照鑫失智友善社區 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張華安/台中報導


擺脫失智者都是年紀大、行動遲緩等迷思,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率領各縣市衛生局及民間相關協會,今年展開打破失智迷思巡迴展,今(23)日巡迴到台中市放送局,要讓全台民眾都有機會看到失智者超乎想像的創作,共創失智友善台灣。

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組長吳健遠表示,母親就是失智症患者,對這個議題特別感同身受,失智症近年特別受到關注,因為全球每3秒就新增1名失智者,目前台灣有超過28萬失智者,2065年可能將近90萬人。

吳健遠指出,失智症不是老化症狀,而是一種疾病,必須透過健康生活型態,不管飲食或運動、社交都要兼顧,才有避免慢性病出現增加失智風險。由於失智者9成居住在社區中,因此國健署加快布建全台各縣市的失智友善社區,希望明年全台22縣市至少都能建置1處失智友善社區,並逐步擴展到每一鄉鎮市區。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曾梓展表示,台中目前有超過35萬名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患者近3萬名,目前台中市有8個共照中心,24個失智症服務據點,34個日照中心,都可以為失智症患者及家屬提供服務,希望以行動展現用心,讓失智症患者快樂發揮自己的能量。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說,一般民眾,甚至是醫事人員,對失智症有三大迷思。第一個迷思是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得到失智症,但其實年輕人也可能得到失智症;第二個迷思是對失智症的概念停留在「重度失智狀態」,過去稱為「癡呆」,認為失智就是呆呆的、遲鈍的,認為是老年人才會失智,看到行動俐落的人、說話流利的人、表情靈活的人,就認為一定不可能失智。

賴德仁強調,醫療進步的今天,失智症已可在極輕度就發現並診斷治療,再加上非藥物治療及活躍參與社區活動,可幫助輕度失智者維持最佳功能並延緩退化,這對國家社會及個人都有最大效益。第三個迷思則是以為失智就失去了能力,這次活動就是奧轉翻社會大眾對失智症的重度刻板印象,認識輕度失智者的活躍樣貌。

創作國畫系列作品的蘇惠美老師分享,2012年3月確診為阿茲海默症患者,當下腦中一片空白,晚上回家躲在棉被裡哭泣,不知道未來日子該怎麼過,還好在先生及女兒的鼓勵下,除了定期服藥,還透過閱讀失智症相關書籍及運動、參加相關活動,努力減緩退化狀況。

「還有,不要害怕別人知道。」蘇惠美說,要讓鄰居及朋友知道罹患失智症,才能獲得生活上最全面的幫助,即使多跟別人聊天,都有助於減緩退化速度,自己就是靠著繪畫及參加歌唱班等活動,才能在確診快8年之後,依然能在台上跟大家分享創作。

蘇惠美在另一半許傳德先生的協助下,現場揮灑創作水墨畫,希望透過自己的經驗,幫助宣導友善失智,並鼓勵更多失智朋友積極正向的生活。只要勇敢面對、積極維持,失智者還是能有很多超乎想像的能力,也能夠擁有超乎想像的生活。

今年國際失智症月「失智友善心連心,憶起邁向心希望」活動,國健署邀請許多輕度失智者擔任工作人員、首次設計體驗區供民眾體驗失智者的困難,接下來失智者創作大展除了前進台中,11月30日至12月1日還要到高雄展出,讓全台民眾都有機會看到失智者超乎想像的創作。


【資料來源】
匯流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