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推動經驗

:::
國內推動經驗 - 嘉義市 東區

國內推動經驗 - 嘉義市 東區

您心目中的失智友善社區是什麼?為什麼要建立失智友善社區呢?

嘉義的高齡化在台灣是相當嚴重的地方,在這些高齡者裡面會有一個族群會有失智的狀況,這些失智的長者跟一般高齡的長者非常不一樣,第一個就是失智者自己會有許多困擾,第二個是家屬會非常累的,這不是在一個家庭內可以長期負荷的,所以整個社會如果可以接納這些失智長者,甚至再更進一步可以包容甚至是協助,在台灣面對高齡化所需要準備非常重要的議題。

失智友善社區希望以後不要有這個名詞,而是全人口都可以接受它,全人口、全社群、全年齡層都達到失智友善社區並做到這點。

請問您推行失智友善社區的步驟為何?是怎麼開始的呢?

步驟一、宣傳與教育

先讓整個社會有更多人來了解失智的認知,失智友善社區三元素包括失智友善居民、失智友善組織。當失智者來到社區商店、消防隊或是派出所等等組織時,組織中的人都要對失智有相當的了解,而且知道怎麼雨失智者應對與體諒並協助他解決問題。

步驟二、建立失智友善的環境

未來在台灣不只高齡友善,針對失智者在腦部所受的傷害,對光線的反應或者對立體環境的部分都值得政府未來在對這部分做規劃。

步驟三、全方面、全人口的社區網絡

嘉義市在雲嘉南地區,雲嘉南是全台灣老年人口最高的地方,所以相對地失智人口也會比較多,現在預估是3300多個失智人口。所以,我們有步驟地希望從個人的生活圈、居家環境、安全設施還有整個的社區對失智的認知等等,還有現在黃市長現在強調的教育這塊,可以從全方面、全人口的去達到,慢慢累積就有一點效果出來。

推行失智友善社區至今您覺得最成功的經驗有哪些?(以友善居民、友善組織、友善環境、友善參與)覺得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 友善居民

結合平安符的走失載具,根據不同的宗教信仰放進平安符中。我們小時候信什麼宗教,就會帶該宗教的平安符,如天主教就帶十字架,設計成平安符的樣子,是為了降低失智者扯掉的機會。內有晶片可以定位他人在哪裡,當一走失的剎那,就可以依足跡去找人。另外,晶片含有電子錢包,當失智者在超商購買東西的時候,讓我們很容易可以找到他。

  • 友善組織

在市長的領導之下,不只對高齡友善,也注意到老人家中失智的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們在推動時受到很多幫助。在去年北門驛的活動,也得到衛生局長很多的協助,今年度也在市議會得到很大的支持,有點蠻大的預算配合明年的城市展的時候,可以把失智的這塊也列為重點。

  • 友善環境

衛生局與醫院和各團體的幫忙,架構出守門員的角色。這些守門員就是失智友善天使,他們能快速的發現失智者,也知道失智的相關知識。在很多的車站及嘉義市的出入口也都能夠有失智友善天使的存在。另外在嘉義市所有的公務人員在今年底都會修兩小時的課,全部變成第一線的失智天使

  • 友善參與

在活動上面,如衛生局保健科花很多心思做很多不同的活動,像是繪畫出記憶的味道,呈現出的菜圃意象,是一種記憶的訓練。從唱大戲的活動,再到體能,如樂齡運動場。透過騎馬、戶外活動減少減緩老化、失智的過程。

推行失智友善社區的過程中遇到過什麼困難?是如何克服的呢?

從無到有時常是最困難的部分,失智的觀念在社會的普及的過程,從社會不了解、到知道再到認同,算是不短的時間。重點是在於失智者願不願意走出來,家屬敢不敢讓失智者走出來,因為對他們來講,可能過去社會對他們的不了解,曾受到傷害所以裹足不前,如果鼓勵他們出來願意跟社會互動,成為一個良性的循環也是非常重要的事。

一般民眾對於失智友善的知識和資訊不足,過去從無障礙再到失智有一段距離,大量吸收新知、夥伴都需要找國外資訊以及參加研討會、了解哪裡才有符合失智友善。

事實上,各地區對於失智,有些居民會有反彈,但是這部分在嘉義比較少,可能與市長對教育這塊扎根札的牢有關,之前社區在推的共照中心或是收容中心時,有居民還是有一點點擔心,但現在都很自然的已經融入其中,當地居民也越來越能接受,其實這都是生老病死,人生的一部分,也許未來我們也是其中一員,所以阻力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