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推動經驗

:::
國內推動經驗 - 屏東縣 竹田鄉

國內推動經驗 - 屏東縣 竹田鄉

您心目中的失智友善社區是什麼?為什麼要建立失智友善社區呢?

心目中的失智友善社區,為整個社區都能有同理心,可以從家庭開始拓展,以教育為主,建立孩子的理解,同時公部門推行讓民間團體加入,營造整個社區友善的環境。建立失智友善社區的原因,是因為超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尤其屏東老年人口特別多,建立失智友善社區是很重要的事。

請問您推行失智友善社區的步驟為何?是怎麼開始的呢?

步驟一、深化教育與扎根

一開始是先推行長照教育,選定八個學校,竹林國中是其中之一,一學期後屏東縣國中全面實施。推了四年,現在第五年。先前學校相關教育以國三生為主,去年開始教育處希望將失智課程作為一特色課程,從國一開始融入課程,一學期在輔道活動(長輩心理問題)、健康教育課程(長輩身心狀況)、家政課(長輩飲食)中分別融入兩節相關課程。同時推行公部門、社區組織的失智友善。

步驟二、結合資源

結合各部門的資源,包括地理環境、居民、志工、公部門以及友善組織等。集結縣政府八個處室的資源,以在地的學校(竹田國中)、忠義祠(客家文物館)與文康中心等為實施據點。

推行失智友善社區至今您覺得最成功的經驗有哪些?(以友善居民、友善組織、友善環境、友善參與)覺得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 友善居民

從孩子開始建立概念,讓其回到家裡能夠更加同理家中的爺爺奶奶,以家庭為中心開始拓展到外界,營造整個社區的友善風氣。可與居民溝通,若家裡有比較大的空間,將空間空出來,讓老人家可以進去休息。

  • 友善組織

失智友善組織可涵蓋的部分,包含雜貨店、早餐店、飲料店,認證店家會貼上標籤。除了民間團體外,還有公部門全力的協助及參與,如學校附近的忠義祠(客家文物館)、文康中心(以前是蚊子館,現在收回,一樓作為照顧失智長者的地方,二樓則以健康老人為對象)。

  • 友善環境

創立「樂智園區」,推動在地老化,讓長者白天可以有活動,晚上可以回家。此外,失智友善紅綠燈的設立,其特色是在按下按鈕後可以延長綠燈時間,過馬路時會有語音(客語)引導。

  • 友善參與

以「家」的概念為中心,以同理心教導長輩在家中需要什麼樣的協助,日常生活的安全知識,如何與長輩互動。

推行失智友善社區的過程中遇到過什麼困難?是如何克服的呢?

在學校的課程設計方面,比較難讓大家重視。目前是用生命教育的方式在推,將課程的設計重點放在同理心與陪伴。

在社區推動的部分,同樣是一開始要讓百姓了解公部門想要做的比較難,活動參與率也不高,經過的民眾通常也都是冷眼相看,大家不知道政府是否真的有心。需要花多點時間證明政府的用心,也讓大家願意支持,公部門不遺餘力地推行,如衛生局、社會處社工的參與,深入每個家庭。學校當中的學生、家長也扮演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