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推動經驗

:::
國內推動經驗 - 南投縣 竹山鎮

國內推動經驗 - 南投縣 竹山鎮

您心目中的失智友善社區是什麼?為什麼要建立失智友善社區呢?

南投縣在非都會地區,相關的照護資源普遍不足,因此需要把失智友善建置完整。而老年人人口比例較年輕人多,對失智症的認識不足,因此在推動時必須加強對疾病的認識,以建立一個完善的系統。失智友善社區不只是有一個據點,更要考量人、環境、空間。

請問您推行失智友善社區的步驟為何?是怎麼開始的呢?

步驟一、盤點資源與宣導

南投縣在民國95年以前沒有一套照護模式及架構,並發現大部份長者都是留在家中,很少出去活動,因此認為有必要推動失智友善社區,便開始盤點資源。社區一開始做了大量的宣傳,從認識失智症,去除污名化開始。然後,建置友善環境,偕同鄉長及里長,向每個家庭派發單張,並放置指示牌,讓長者與家屬知道社區能提供什麼服務與資訊。

步驟二、建立據點

建立了巷弄長照站後,協助縣內長者的就醫、轉介、諮詢等服務,隨後引進其他照護團隊(:醫療、活動課程、體適能)。一開始發現長者從家中走到社區會遇到困難(:迷路、乘搭交通工具等問題)。在成立據點後,長者已知道在這裡能獲得協助。據點以在地化的經驗來實施、收集長者的信息(如疾病史、工作史、家庭資訊、三個月內的近照),並提供生理、環境、活動照顧,以及轉介及諮詢,是多元複合式的失智友善照顧,並有個管師24小時提供協助。

推行失智友善社區至今您覺得最成功的經驗有哪些?(以友善居民、友善組織、友善環境、友善參與)覺得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 友善居民

附近居民如看到長者走失時會提供協助,或留意到平日固定到據點參與活動的長者突然沒有來,會通知據點的工作人員,可以上門探訪查看情況。

  • 友善組織

社區的店家均知道據點提供的服務,除負責通報外,也有提供休息的地方給長者,形成一個社區網絡。

  • 友善環境

設立休息點,並放置椅子供長者休息,亦不時的舉辦活動,告知附近鄰居,共同鼓勵長者參加。

  • 友善參與

因到菜市場距離較遠,故有安排一台水果車經過據點,讓長輩可以在據點處購物。

推行失智友善社區的過程中遇到過什麼困難?是如何克服的呢?

在地志工人數嚴重不足,盤點青壯人口(50-60)可當志工的人數少於10位,致力引進中小學生、老師,以及聯絡大學合作擔任志工,希望未來志工人數可以提升與穩定。非都會區除了人員不足之外,交通是比較大的問題,一整天可能只有一輛公車經過社區。目前已與秀傳醫院一起規劃出社區專屬的交通車,稱為「秀秀交通車」,在不久的未來就可以協助長者就醫或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