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推動經驗

國內推動經驗 - 台南市 永康區
您心目中的失智友善社區是什麼?為什麼要建立失智友善社區呢?
心目中的失智友善社區是社區裡的民眾都很了解失智,失智的長輩在社區內隨時都有人關心,不用擔心走失,減輕家屬照顧壓力;長輩可以樂活的在社區生活,也響應在地安老,家人也可以放心的外出工作。雖然政府這兩年有做很多失智相關的宣導和議題,但社區中很多人都不認識失智,因此更重要的是如何走入社區,來幫助社區民眾更認識失智、知道如何照顧失智長輩,希望培養社區內失智友善的人才,真正達到社區賦能的概念,之後少了醫院的介入,社區也能繼續執行失智友善的概念。
請問您推行失智友善社區的步驟為何?是怎麼開始的呢?
步驟一、了解社區的需求
依據奇美醫院的創辦理念,社區內需要的醫療照護都要盡量提供,便開始從急性醫院踏入社區。透過與社區的溝通瞭解他們的需求,每個長輩的背景不同、需求不同,來安排不同的活動。
步驟二、成立失智共照中心
奇美醫院是急性醫療的醫院,有許多失智個案在接受服務,在過程中察覺失智個案及家屬的需求,從醫院照顧個案為出發點,最先做了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從照顧的個案中發現他們的需求,並延緩失智。
步驟三、招募與培訓
以社區關懷據點進行失智友善天使、種子講師的招募及培訓,期後續各個據點排班時,每個時段都至少一位受訓過的志工,可以適時提供資源或轉介。
推行失智友善社區至今您覺得最成功的經驗有哪些?(以友善居民、友善組織、友善環境、友善參與)覺得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 友善居民
依據不同社區居民的特性,也會因應不同的推動方式,也有其他社區主要以廟宇為主的活動來推動失智友善社區。事實上,永康區轄內警察多有上過失智友善相關課程,基層人員能與里民建立信任感,並給予長輩成就感,長輩們也會邀請鄰居、朋友一起來參與活動,社區因此更加活絡。
- 友善組織
邀請永康區的區長擔任失智友善社區小組的主任委員,透過區長的公權力和親和力,也有許多資源可以提供給社區,且區長與里長、區民之間的溝通互動也較順暢。
- 友善環境
衛生局針對銀行、郵局、交通運輸也持續在努力進行失智友善組織的計畫,以期提供失智長輩更友善的生活空間。中華里相對屬於都會區,在推動上能帶領長輩進行藝術方面的活動,透過此類活動讓長輩有成就感。
- 友善參與
因應擔任志工者多為已退休、年紀較大的長輩,因此在各個據點有製作失智友善服務諮詢手冊,讓志工需要時可以翻閱,也有提供QRcode內含各種失智症資源給家屬,避免志工需要記住太多資訊造成壓力。
推行失智友善社區的過程中遇到過什麼困難?是如何克服的呢?
在招募失智友善組織時,商家多願意參與成為失智友善組織,但上課時間多與商家忙碌時間相碰,雖有提供網路課程,但不是每個人都善於使用網路資源,故把課程變得更有彈性,利用商家的休息時間,至商家店面與其進行說明,避免因時間的問題導致無法成功擔任失智友善組織。